开封大学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助力中原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近日,我国教育部正式批准开封大学设立国家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这一举措标志着开封大学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中原地区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封大学作为河南省内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知名高等学府,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此次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是对开封大学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也为该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制造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开封大学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体现。
据悉,开封大学“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整合学校在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优势资源,联合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该中心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攻关。针对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如机器人、传感器、工业互联网等,进行深入研究,突破技术难关,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应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服务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是培养智能制造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开封大学“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设立,对中原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将有助于推动中原地区智能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也将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总之,开封大学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一件大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开封大学“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将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助力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智能制造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 • 兰考蜜瓜搭乘冷链专列,48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甜蜜共享新篇章
- • 洧川镇豆腐非遗工坊扩产,日供鲜豆腐突破百吨大关
- • “扶贫车间+庭院经济”模式助力留守老人月均增收1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御河夜游项目接待游客突破百万,沉浸式文旅收入增长45%,点亮夜间经济新篇章
- • 李师师文化风情街盛大开放,宋代勾栏瓦舍实景演出引百万游客纷至沓来
- • 教师心理健康关爱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年服务人次突破万大关
- • 兰考泡桐家具首入IKEA供应链,年出口额预增20亿,中国家具产业再迎新机遇
- • 开封全域实现5G网络覆盖,智慧城市项目落地开花
- • 鼓楼夜市AI巡检系统上线,智能监测助力“零投诉食品安全”
- • 汴梁百村记忆工程启动,数字化助力传统村落风貌保护
- • 兰考“零碳民宿村”盛大开业,游客碳足迹可兑换泡桐文创礼品,绿色旅游新风尚!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设施全面覆盖,为3万留守儿童带来温暖与关怀
-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助力消费升级,40亿元投入惠及十万家庭
- • 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再扩容:中日韩大健康产业园签约29个项目,共筑国际医疗健康新格局
- • 开封市教育局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称号,助力教育改革再上新台阶
- • 民族幼儿园扩建竣工,新增学位600个,助力缓解入园难问题
- • 开封试行“公交电梯”:老旧小区按次收费,一次0.5元引发热议
- • 开封首次发布“数字文旅地图”,一键导航千年古迹
- • 开封高校“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增长40%,教育扩容成效显著
- • “共享奶奶”项目走红:退休老人助力双职工家庭育儿新风尚
- • 祥符区汴河古航道文旅项目引资30亿,打造国际运河文化IP
- • 通许“红薯小镇”创新试水共享农田,市民认养地块可远程直播监控
- • 背街小巷焕新颜,5万居民共享宜居环境
- • “光伏+农业”模式助力农业绿色发展,20万亩大棚年发电量突破10亿度
- • “扶贫茶饮品牌孵化助力脱贫,10家创业店年营收破百万”
- • “光伏+农业”模式创新推广,20万亩大棚年发电量突破10亿度
- • 咸平湖湿地公园:秋季候鸟迁徙季观鸟与摄影的绝佳胜地
- • 黄河生态走廊自驾游地图发布,畅游兰考滩区与柳园口水利景观
- • 铁塔公园千年古塔修复工程正式启动,AI技术助力文物监测保护
- • 跟着苏辙游汴京——中学生课本剧大赛精彩演绎《栾城集》经典
- • “杏仁茶制作技艺VR教学上线,万名学员在线考取“非遗传承人”证书”
- • 黑岗口调蓄水库光伏项目并网,助力减排二氧化碳万吨,绿色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 • 杞县校园安全“数字孪生”系统上线,模拟地震火灾逃生演练效率提升3倍
- • 《开封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描绘教育新蓝图
- • 通许县再添新园区,“中国酸辣粉之都”年产30亿桶方便食品项目投产
- • 欧洲招商团签约23个项目,德国隐形冠军企业集中入驻,共筑中德合作新篇章
- • 尉氏宝妈车间投产,留守妇女带娃上班,月薪6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野生天鹅首次集群栖息开封西湖,摄影爱好者日夜蹲守捕捉珍贵瞬间
- • 开封全域实现5G网络覆盖,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显成效
- • 大相国寺梵乐非遗展演每周上演,游客可参与祈福仪式,感受千年古刹的文化魅力
- • 中关村开封科技园盛大开园,聚焦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领域发展
- • 乡村振兴战略再发力:人才公寓交付,千名农技专家入驻乡村
- • 兰考县黄河滩区小学生态课程创新实践,学生监测数据助力中科院研究报告
- • 兰考泡桐制品首列中欧班列启程,乐器家具直达德国汉堡
- • 网友联名建议取消秦桧跪像,开封岳庙表态“历史不容篡改”——一场关于历史记忆的争论
- • 开封非遗市集助力文化消费,累计举办34期带动超2亿元消费
- • 开封直播电商基地年交易额破80亿,培育网红主播3000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河南大学发布《宋代市民生活数字化复原成果》,登《自然》子刊彰显学术影响力
- • 尉氏贾鲁河生态廊道通车,骑行露营、星空营地全攻略
- • 尉氏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百年胡辣汤配方成为校本教材新亮点
- • “名人家谱数字化工程”启动,岳飞后裔可通过小程序寻根
- • 中德(开封)隐形冠军产业园盛大开园,23家德国“工业4.0”配套企业入驻助力中国智能制造
- • 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三年翻倍增长,总数达56家,展现我国制造业新活力
- • 史学界激辩:高俅故里文旅项目是否美化“奸臣”形象?
- • 全国首个“氢能汴巴”投运,开封氢燃料电池公交成本低于燃油车
- • 杞县农村政务“码上办”,宅基地审批等20项业务掌上通办,助力乡村振兴
- • “汴梁百村记忆”工程启动,数字化守护传统村落风貌
- • 开封花生糕走向国际,老字号“白记”荣获欧盟食品安全认证
- • 开封成立教育大数据中心,开启学生发展轨迹动态监测新时代
- • 全民健身中心免费开放,10万居民共享健康盛宴
- • 袁坊乡“稻虾共作”模式助力农业发展,5万亩稻田亩均收益突破万元大关
- • 开封府沉浸式剧本杀成为热门,周边消费增长60%,助力古城焕发新活力
-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50部,破解千户居民“上楼难”
- • 非遗体验专线:穿越千年,感受汴绣、年画、灯笼与梵乐的工匠精神之旅
- • 祥符区新能源公交助力“村村通”,村民免费乘车畅享便捷生活
- • 铁塔公园惊现宋代地宫,或藏珍贵佛教文物,考古界掀起热潮
- • 杞县大蒜种业实验室荣获国家级认证,基因编辑技术助力亩产提升50%
- • 尉氏县农业无人机服务队正式成立,飞防覆盖率实现100%,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巾帼扶贫课堂”助力通许留守妇女,直播带货月销百万,共筑乡村振兴梦
- • 清平南北街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宵地图同步发布,点亮城市夜生活!
- • 通许红薯渣生物质发电厂成功并网,年处理废料20万吨减排6万吨CO₂
- • 中原城市群文旅融合示范区挂牌,开封首发20个“宋文化+”招商项目,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全国首单“高标准农田保险”在开封落地,保额覆盖30万亩,农业风险管理迈出新步伐
- • 老旧小区焕新颜,80部电梯助力2000户老年家庭幸福生活
- • 《尉氏胡辣汤主题话剧全国巡演,百场演出场场爆满,传统文化魅力再现舞台》
- • 开封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络处挂牌,30天签约项目金额破百亿,助力开封经济腾飞
- • 杞县大蒜加工废水养藻制油,生物柴油产能居全国前列
- • 职教城年输送技能人才10万,企业定制班培训费政府全额补贴,助力产业升级
- • “零门槛”政策助力外来务工子女,公办校就读比例高达99%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文创园二期盛大开园,数字非遗IP授权收入突破10亿大关
- • 张良故里文化园盛大启用,3D全息剧《运筹帷幄》再现楚汉风云
- • “老字号复兴计划”启动,朱仙镇木版年画出口额翻番,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开封出土明代杨家将家谱,首次揭示杨六郎后裔迁徙轨迹
- • 尉氏县消费扶贫专柜进社区,贫困户农产品直供市民餐桌,助力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