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公园端午文化周盛大启幕,赛龙舟、包粽子体验火热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个充满浓厚节日氛围的日子里,龙亭公园端午文化周活动盛大启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活动现场,赛龙舟、包粽子等传统民俗活动精彩纷呈,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
端午文化周活动在龙亭公园的广场上举行,活动现场布置得喜庆而热闹。五彩的彩旗、精致的香囊、鲜艳的龙舟,处处彰显着端午节的独特韵味。活动还未正式开始,就已经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上午9时,端午文化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首先进行的是赛龙舟比赛。随着一声令下,参赛队伍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湖面上快速前进。岸边的观众们为参赛队伍加油鼓劲,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决出了冠、亚、季军。
赛龙舟比赛结束后,包粽子活动随即开始。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大家准备了新鲜的粽叶、糯米、红枣、豆沙等食材,以及详细的包粽子教程。市民和游客们纷纷拿起粽叶,按照教程一步步学习包粽子。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很快就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除了赛龙舟和包粽子活动,活动现场还设有民俗表演、香囊制作、艾叶编织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市民和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表演,一边亲手制作香囊、编织艾叶,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龙亭公园端午文化周活动的举办,不仅让市民和游客们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浓厚氛围,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活动现场,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让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据悉,龙亭公园端午文化周活动将持续一周,期间还将举办更多精彩纷呈的活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节日生活,也进一步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龙亭公园端午文化周活动能为更多人带来欢乐和感动。
- • 开封三大千亿级产业链产值突破1800亿元,汽车制造链贡献率达32%助力经济发展
- • 流动图书馆进深山,为贫困儿童送书10万册,点亮知识之光
- • 开封农村中小学智慧教室全面建成,城乡共享名师课程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开封出土包拯家族墓志铭,揭开“包青天”治家之道之谜
- • 道德积分超市:激发善治活力,村民攒积分换米面油
- • 尉氏胡辣汤料理包成功签约东南亚7-11,覆盖超2万家便利店,引领中式快餐国际化新潮流
- • 通许农田智慧升级:土壤传感器助力精准灌溉,智能预警短信守护丰收
- • 河南大学博士工作站进村 助农攻克大蒜连作难题
- • 御河夜游项目接待游客突破百万,沉浸式文旅收入增长45%,点亮夜间经济新篇章
- • 开封与郑州共建“同城化经济圈”:交通、产业加速融合,共绘中原发展新蓝图
- • 朱仙镇年画工坊签约500名脱贫户,非遗技艺助力月入3000元,传承与创新并行
- • 春风行动招聘会盛大开幕,8000个岗位助力返乡就业
- • 焦裕禄干部学院扩建竣工,年培训基层干部突破10万人次,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 • 杞县村医改革:“县聘乡用”助力乡村医疗,执业医师驻村补贴翻倍
- • 杞县大蒜秸秆创新应用:变身可降解餐具,助力欧盟环保事业
- • 市儿童医院新院区落户城乡一体化示范区,800张床位助力儿童健康事业发展
- • 中原城市群文旅融合示范区挂牌,开封首发20个“宋文化+”招商项目,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中欧班列开封集结中心发车量翻倍,锂电池专列开辟中亚新通道
- • 杞县大蒜期货交割库启用,蒜农可提前锁定价格规避市场风险
- • 开封菊花产业再创辉煌:深加工技术突破,菊花酒、菊花面膜进军欧盟市场
- • “北斗+农业”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示范田亩产提升20%,千台农机接入卫星导航系统
- • 教师心理健康关爱中心正式启用,年服务量突破万人次,守护教育工作者心灵健康
- •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荣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焕发古巷新活力
- • 开封试点“零碳农场”,碳汇交易助农增收千万元
- • 00后新娘用Rap演绎杞县“蒜乡哭嫁”非遗活化,传统婚哭焕发新生引热议
- • 兰考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圆满完成,贫困患者家门口即可享受医保报销
- • 新出土文献引发热议:蔡京书法成就能否与政治污点分离?
- • 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升级,8所中学获评全国特色校:足球运动走进更多校园,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系统覆盖,脱贫群众住院零押金,助力全面小康”
- • 尉氏胡辣汤文化月盛大启动,全球辣味爱好者挑战“地狱辣度”
- • 夜游御河,文化之旅新篇章——7大文化地标串联之旅
- • 开封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超70%,沼气革命助力农村节能减排
- • 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传承人队伍壮大至百人
- • 全国首单“泡桐碳汇交易”成功落地,林农年增收超千万元
- • 大蒜深加工产业园投产,黑蒜精华胶囊出口日韩,引领产业升级新潮流
- • 尉氏宝妈车间投产,留守妇女带娃上班,月薪6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兰考县乡村学校普及电子学生证,家长安心,孩子安全
- • 杞县大蒜闪耀RCEP峰会国宴,黑蒜冰淇淋引发外交官热议
- • 尉氏辣椒染布技艺焕新颜,非遗传承人匠心独运,用20种椒果调制中国色
- • RCEP协定生效首年,杞县大蒜出口东盟激增150%,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非遗抖音直播基地年销售额破3亿,海外订单占比达40%,助力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 • 繁塔-禹王台景区荣膺国家4A级景区,AR技术再现北宋天清寺盛世风采
- • 网友联名建议取消秦桧跪像,开封岳庙表态“历史不容篡改”:一场关于历史记忆的辩论
- • 杞县蒜乡诗词大会决赛:农民选手以大蒜为题惊艳全场
- • 宋都古城焕新篇章:13条历史街区开放运营权招标,社会资本最高可享20年经营权
- • 民族乐器产业园年产古筝突破5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超70%,中国古筝走向世界舞台
- • 黄河滩区迁建社区配建养老中心,打造高品质养老服务新标杆
- • 祥符区岳飞抗金实景剧本杀上线,游客化身英雄解谜破敌阵
- • “留守儿童周末成长营”:5000名教师志愿者助力乡镇儿童全面发展
- • 祥符区农村光伏全覆盖,农民屋顶发电年入5000元,绿色致富新篇章
- • 兰考氢能公交示范线投运,助力绿色出行年减碳量相当于植树30万棵
- • 纺织产业园配建职工公寓2000套,月租金低于市场价30%,助力产业工人安居乐业
- • 焦裕禄纪念医院创新服务模式,远程医疗覆盖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
- • 开封市“三个一批”项目入库率全省第二,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祥符区“扶贫公益直播周”正式启动,网红带货助力千万农产品销售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文创园二期盛大开园,数字非遗IP授权收入突破10亿大关
- • 开封小吃集体注册商标,黄焖鱼、锅贴豆腐获地理标志认证,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开封非遗市集助力文化消费,带动超2亿元经济活力
- • 尉氏百万头肉牛全产业链成型,年屠宰加工能力达30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兰考县黄河滩区小学生态课程创新实践,学生监测数据助力中科院研究报告
- • 兰考乐器村:年产古筝20万把,农民技工闪耀央视《大国工匠》
- • 开封PM2.5浓度创十年新低,烧烤摊全部安装静电除尘装置,环保行动成效显著
- • 开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加速,校地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助力区域发展
- • 祥符区百家姓文化节盛大开幕,海内外华人共寻根之旅,助力文旅消费新热潮
- • 兰考四味菜标准化出县,中央厨房直供北上广,年销量突破500万份
- • 开封进出口总值首破200亿元,增速80.4%领跑全省,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杞县国际大蒜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客商共赏“蒜艺雕刻”非遗技艺
- • 兰考“四味菜”预制菜工厂:微波炉3分钟还原百年老味,传承家乡味道
- • 禹王台公园古吹台雅集重启,琴棋书画体验宋人风雅
- • 开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助力5万老年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百家社区非遗茶馆盛大开业,月均举办民俗活动超千场,传承文化新风尚
- • 祥符区“教育局长直通车”小程序助力家长诉求,48小时内必回应
- • “物业+养老”模式助力社区养老,覆盖10个社区服务超万名老人
- • 兰考黄河滩区渔灯会复活,芦苇扎灯再现明清盛景,夜经济增收200万
- • 开封大学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签约企业50家,共筑产学研新篇章
- • 民国风韵再现,老邮局变身复古咖啡书店,书店街焕发新生
- • 杞县大蒜合作社扶贫模式:大蒜助力2.6万贫困户年户均增收8000元
- • 兰考音乐小镇:年产20万架古筝,民族乐器产业链助力万人就业
- • 奇瑞汽车开封基地年出口再创新高,年出口量突破8万辆,创汇额同比增长73.9%
- • 州桥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带你沉浸式体验“城摞城”考古奇迹
- • 杞县“光伏+羊肚菌”扶贫项目投产,棚顶发电年入百万
- • 民国建筑群焕新颜,老字号书局雕版印刷体验引关注
- • 全国最大肉牛交易市场正式投用,年交易量突破百万头,助力肉牛产业迈向新高峰
- • 开封港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通航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