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鲁河生态廊道荣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樱花节客流高峰再创新纪录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的贾鲁河生态廊道荣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这不仅是对贾鲁河生态治理成果的肯定,也标志着郑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此同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贾鲁河畔的樱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单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成为郑州市春季旅游的一大亮点。
贾鲁河生态廊道全长约50公里,是郑州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带。近年来,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对贾鲁河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实施河道清淤、生态修复、景观打造等一系列措施,贾鲁河生态廊道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此次贾鲁河生态廊道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对其生态环境、景观特色、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认可。据了解,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我国水利风景区的最高等级,此次获评意味着贾鲁河生态廊道在水利风景区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贾鲁河畔的樱花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樱花节期间,贾鲁河生态廊道两侧的樱花竞相开放,粉嫩的花瓣如云似霞,美不胜收。游客们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据主办方介绍,樱花节单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贾鲁河生态廊道樱花节的火爆,不仅展示了郑州市的生态建设成果,也体现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樱花节期间,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樱花,还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如摄影比赛、亲子活动等,让游客们在游玩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此次贾鲁河生态廊道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以及樱花节客流高峰,充分展示了郑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未来,郑州市将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努力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水利风景区,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生活。
总之,贾鲁河生态廊道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樱花节客流高峰,是郑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未来的发展中,郑州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 • 智慧养老手表免费发放:守护10万老人,实时监测心率,危险自动报警
- • 祥符区再创佳绩,荣获“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称号,智慧农田覆盖率高达80%
- • 开封设立“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专项基金,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5132”投资计划超额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大关
- • 开封智慧物流港启动建设,助力中原地区打造供应链枢纽
- • 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圆满完工,沿岸10万居民告别污水困扰
- • 开封农村户厕改造圆满完成30万户,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再创新高
- • 尉氏纺织业转型升级,绿色智造助力再生纤维产品抢占欧洲市场
- • 开封首个乡村数字博物馆上线,VR技术助力汴梁农耕文明史重现
- • 尉氏县AI健康小屋进村,5G远程问诊守护5万村民健康
- • 刘青霞故居焕新姿,民国风情剧本杀带你穿越百年解锁历史谜题
- • 野生天鹅首次集群栖息开封西湖,摄影爱好者日夜蹲守捕捉珍贵瞬间
- • 全国首个“农业元宇宙示范基地”落户开封,开启虚拟农场指导现实生产新篇章
- • 开封图书馆流动书车进山乡,为贫困村儿童送万册图书,点亮知识之光
- • 尉氏胡辣汤产业园盛大开园,辣椒种植户年分红超5万元,非遗技艺标准化输出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汴绣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全球订单激增200%
- • 我国加大基层医疗建设力度,新建5所乡镇卫生院助力“小病不出乡”
- • 开封首支文旅产业基金成立,规模达50亿元,助力古城焕发新活力
- • 祥符区西瓜酱荣获国际发酵食品金奖,助力农户年增收2万元
- • “宋潮美食研学营”人气爆棚,小学生身着汉服体验传统美食制作
- • 中关村开封科技园盛大开园,聚焦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领域发展
- • 岳飞诞辰940周年:全球岳氏后裔齐聚开封,千人共诵《满江红》
- • 通许红薯主题乐园盛大试运营,巨型烤薯滑梯日均接待万人,成为夏日新宠
- • 杞县大蒜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千年农耕智慧
- • 祥符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启用,智能温室引领学生体验现代农业与物联网技术
- • 书香鼓楼:三社区图书馆开放,藏书超10万册,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 • 黑岗口调蓄水库光伏项目并网,助力减排二氧化碳万吨,绿色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 • 千年古刹焕新颜,开封大相国寺盛大庆典迎四海宾朋
- • “通许‘共享薯田’模式走红,城市资本认领千亩红薯定制种植引领农业新潮流”
- • 河南大学开封校区建成中原首个“碳中和”大学园区,引领绿色校园新风尚
- • “开封扶贫助浴车下乡,为失能老人带来温暖与关怀”
- • 鼓楼区签约2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总投资额超12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兰考县新建10所普惠性幼儿园,助力解决3000名幼儿“入园难”问题
- • 通许县创新扶贫模式,为贫困生发放“教育数字币”
- • “凉亭夜话”民意直通车进社区,倾听民意,共筑美好家园
- • 刘青霞故居民国风情街开市,旗袍换装+老照片拍摄引热潮
- • 祥符区农村公交全域免费,新能源车直达田埂助力卖菜,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赵匡胤“勒石三戒”拓片数字藏品上线,区块链技术助力传承与创新
- •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助力农民亩均增收800元
- • 河南牧原、锅圈食汇等品牌崛起,助力河南加速迈向“世界餐桌”
- • 尉氏纺织博物馆盛大开馆,带你沉浸式体验“豫东棉乡”变迁史
- • “乡村振兴技能专班”开班,助力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
- • 京东亚洲一号开封智能产业园封顶,日处理订单量突破百万单,开启智慧物流新篇章
- • 比亚迪开封基地首款钠离子电池成功下线,成本优势显著,较锂电直降30%
- • 尉氏胡辣汤产业标准化联盟成立,全国连锁门店突破5000家,传承与创新共谱发展新篇
- • 祥符东站枢纽经济区盛大启动,中原最大冷链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在即
- • 汴绣时装惊艳纽约时装周:刺绣卫衣成海外爆款,中国文化魅力绽放
- • 龙亭湖“水下古城”探秘项目启动,潜水爱好者可近距离触摸宋瓷
- • 开封大学创新教学,XR技术重现“赵普夜访太祖”历史场景
- • 通许酸辣粉扬帆海外,欧美超市热销,年营收突破3亿元
- • 跨境电商综试区推广“开封模式”,TikTok直播基地单日GMV破千万美元,中国电商新格局再升级
- • 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升级,8所中学获评全国特色校:足球运动走进更多校园,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开封市精准扶贫医疗救助金发放,助力5万贫困户住院自费不超5%
- • 开封“城市大脑”上线,交通医疗实现“一网统管”,智慧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 • 尉氏肉牛克隆技术突破,优质种牛繁育周期缩短一半,助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 • 《王安石变法开封实施档案》荣登《世界记忆名录》:千年变革的历史见证
- • 开封乡村民宿集群崛起,300家民宿助力农产直销亿元大关
- • “焦裕禄精神扶贫讲堂”开课 助力3000名脱贫群众掌握实用技能
- • 尉氏胡辣汤速冻技术突破,微波加热还原度高达98%,畅销全球23国
- • 开封首推“乡村振兴金融专员”,驻村解决融资难题,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 • 《梦华录》带火“同款茶点”,州桥遗址旁茶坊日销果子千斤
- • 尼山圣境科技赋能孔子周游列国,VR体验厅预约火爆国庆
- • 通许红薯诗歌朗诵会成功举办,农民诗人用方言朗诵《红薯大地》展现乡土情怀
- • 大相国寺梵乐与交响乐团强强联手,全球巡演门票售罄引发音乐热潮
- • 杞县“光伏+羊肚菌”扶贫项目投产,棚顶发电年入百万,助力乡村振兴
- • 中小学午餐供餐工程全面启动,助力城乡学生健康饮食超20万人受益
- • “开封‘百企帮百村’行动助力脱贫攻坚,企业结对贫困村投资超5亿元”
- • 开封技师学院与比亚迪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助力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
- • 尉氏辣椒主题温泉度假村盛大开业,辣浴养生盛宴吸引东南亚游客纷至沓来
- • 开封花生糕成功进军欧盟市场,“白记”老字号荣获国际食品安全认证
- • 杞县大蒜种业科创板上市筹备,估值超百亿领跑农业科技新潮流
- • 乡村振兴学院开学:农民变身直播带货高手,结业即获万元创业金
- • 《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升级XR技术,观众体验穿越时空的沉浸之旅
- • DNA技术助力考古:开封古墓群鉴定赵普直系后裔,浙江分支现存
- • 通许红薯宴流水席破吉尼斯纪录,千人共品108道红薯菜品,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画卷
- • 通许五香兔肉助力养殖合作社,户均年分红突破五万元
- • 人工增雨飞机常态化驻场,助力百万亩秋粮稳产
- • 《乌台诗案》沉浸式剧本杀开封府实景场次预约爆满,苏轼文化体验新潮流
- • 豫剧《包公》全国巡演启动,开封文化名片走向世界
- • 古城改造项目助力脱贫攻坚,优先雇佣脱贫劳动力,累计发放工资超亿元
- • 兰考5G+智慧农田助力农业现代化,覆盖50万亩实现节水30%
- •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达标率超95%: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
- • 杞县大蒜主题劳动课开讲,学生体验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流程实践
- • 教育大数据中心建成,开启学生成长轨迹动态监测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