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红薯淀粉画成为外交国礼,民间艺人受邀为联合国作画
在河南省通许县,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红薯淀粉画,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这种以红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手工绘制而成的画作,不仅在国内受到热捧,更成为了外交国礼,民间艺人受邀为联合国作画,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红薯淀粉画起源于我国河南省通许县,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种画以红薯淀粉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呈现出独特的质感。民间艺人通过巧手,将淀粉画成各种图案,如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近年来,红薯淀粉画逐渐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在2019年,通许县的红薯淀粉画被选为外交国礼,赠送给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展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一位民间艺人受邀为联合国作画,将红薯淀粉画推向了世界舞台。这位艺人名叫张晓辉,他擅长将红薯淀粉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画作。在联合国总部,张晓辉的作品受到了各国领导人和嘉宾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红薯淀粉画之所以能够成为外交国礼,得益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首先,红薯淀粉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独特的质感、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技艺,使得这种画作在艺术市场上备受追捧。其次,红薯淀粉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展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红薯淀粉画这一民间艺术,通许县积极推动红薯淀粉画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比赛等活动,提高红薯淀粉画的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技艺的民间艺人。
如今,红薯淀粉画已成为通许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国际舞台上,它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还为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红薯淀粉画将会成为更多国家了解中国、喜爱中国的桥梁。
总之,通许红薯淀粉画作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它不仅成为了外交国礼,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让我们共同期待,红薯淀粉画在未来能够走得更远,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更大贡献。
- • 通许红薯深加工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10万吨红薯淀粉助力日韩市场
- • 祥符区汴绣×科幻作家联名,科幻巨作《三体》刺绣版惊艳亮相上海双年展
- • 祥符区“乡村CEO”年薪制试行,清华毕业生竞聘村支书助理,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设施全面覆盖,为3万留守儿童带来温暖与关怀
- • 尉氏辣椒主题灯光秀璀璨绽放,千亩椒田变身光影艺术画廊
- • “健康扶贫直通车”下乡巡诊,为1.5万名脱贫群众保驾护航
- • 杞县大蒜期货+保险试点助力脱贫户稳定增收
- • 祥符区春耕新篇章:无人驾驶农机集群助力效率提升300%
- • 铁塔公园惊现宋代地宫,或藏珍贵佛教文物,考古界掀起热潮
- • 尉氏胡辣汤料理包成功签约东南亚7-11,覆盖超2万家便利店,引领中式快餐国际化新潮流
- • 东大寺文旅综合体年营收破亿,民族特色餐饮助力千人就业新篇章
- • 民族幼儿园扩建竣工,新增学位600个,助力缓解入园难问题
- • 开封籍航天员担任神舟十八号指令长,家乡掀起航天热
- • 焦裕禄纪念医院创新服务模式,远程医疗助力全县乡镇卫生院全面覆盖
- • 兰考泡桐小镇:年接待游客300万,民宿经济助力2万人就业
- • 杞县建设星空观测基地,农村学生用专业望远镜探索宇宙奥秘
- • 兰考泡桐古琴制作技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 • 兰考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启用,年增产粮食超万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尉氏农产品云仓启用,直播订单3小时极速分拣发货,成本降低30%
- • 杞县大蒜电商实训基地启用,拼多多店铺运营风生水起,日均订单突破5000单
- • “企业结对帮扶”行动深化,50家民企签约助力脱贫村产业升级
- • 州桥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带你沉浸式体验“城摞城”考古奇迹
- • 开封发放全省首笔“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2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兰考桐木机甲艺术展惊艳亮相,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幻碰撞出“赛博神兽”
- • 鼓楼区签约2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总投资额超12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比亚迪动力电池回收基地落户开封,年处理量突破10万吨,引领绿色循环经济新篇章
- • 祥符区“乡村创客大赛”圆满收官,AI养鸡系统获千万风投青睐
- • 鼓楼区荣获“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称号,文化底蕴与旅游发展双丰收
- • 开封市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技术人才超万人
- • 杞县国际大蒜文化节盛大开幕,全球客商共赏“蒜艺雕刻”非遗技艺魅力
- • 3D打印技术助力宋代“雕花蜜饯”复原,文物级美食惊艳进博会
- • 杞县大蒜咖啡成爆款,北上广代购催生“黑色饮品经济”
- • 尉氏辣椒指数登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引领全球辣味产业新风向
- • 兰考民族乐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亿,市场份额占据全国60%
- • 通许农业机器人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圆满举行,红薯采收效率实现飞跃式提升
- • 杞县生态护林员扶贫岗助力2000贫困户年增收入1.2万元
- • 杞县秸秆变身3D打印建材,废弃资源转化率超90%,订单排至东南亚
- • 尉氏胡辣汤产业园盛大开园,辣椒种植户喜获年分红超5万元,非遗技艺标准化输出助力乡村振兴
- • 禹王台区全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2所中小学扩建工程全面启动,全面消除“大班额”
- • 智慧养老手表免费发放:守护10万老人健康,实时监测心率,危险自动报警
- • 兰考泡桐音乐节盛大开幕,民族乐器工坊成研学热点
- • 张载“横渠四句”镌刻开封地标,谱写精神文明新篇章
- •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全面覆盖,年放贷规模突破50亿,助力乡村振兴
- • 祥符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启用,智能温室引领学生体验现代农业与物联网技术
- • 开封盘鼓荣登世界非遗预备名录,百支队伍共赴国际邀请赛巅峰对决
- • 兰考氢能产业园正式投产,年制氢量突破万辆公交需求大关
- • 阳堌镇万亩辣椒基地荣获欧盟有机认证,亩均收益再创新高
- • 书店街元宇宙街区上线,AR技术复现民国商帮交易场景,开启沉浸式历史体验之旅
- • 光伏扶贫电站二期并网,照亮贫困地区200个村集体致富之路
- • 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再扩容:中日韩大健康产业园签约29个项目,共筑国际健康产业新格局
- • 兰考张庄村祭焦桐大典升级,千名学子共诵《治沙赋》,焦裕禄精神融入村规
- • 河南大学开封校区量子计算实验室建成,助力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再上新台阶
- • 蓝天婚礼新风尚:30对新人集体乘坐氢能婚车巡游,绿色浪漫席卷城市街头
- • 繁塔光影秀国庆首演,千年古塔焕新颜,科技演绎开封传奇故事
- • 千年古韵与现代交响的交融——兰考泡桐木琴交响乐团首演盛况空前
- • 通许县酸辣粉产业联盟成立,助力8000名农民华丽转身成为“产业工人”
- • 祥符区职教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通许红薯开窖节成功举办国际论坛,全球农学家共议红薯文化申遗之路”
- • 祥符区“汴绣元宇宙工坊”上线,虚拟刺绣作品单笔拍卖价破百万,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黄河滩区迁建社区配建养老中心,打造高品质养老服务新标杆
- • 尉氏辣度天气预报刷屏,AI测算今日宜吃微辣中辣,湿度风速告诉你
- • 包公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年接待党员干部超5万人次,弘扬廉政文化成效显著
- • “百家上市公司开封行:宁德时代、隆基绿能携手签署战略采购协议,共谋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升级XR技术,观众体验穿越时空的沉浸式盛宴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节盛大开幕,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千年印刻技艺
- • 通许县校园普及“中医启蒙课”,学生辨识百种草药,自制艾草香囊
- • 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升级,8所中学荣获全国特色校称号
- • 汴捷办APP上线,200项政务服务“指尖办”时代来临
- • 鼓楼区绿化工程成效显著,新增绿化面积2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 • 开封暴雨预警系统升级,AI实时监测内涝风险点,守护城市安全
- • 通许红薯诗歌朗诵会成功举办,农民诗人方言朗诵《红薯大地》
- • 奇瑞汽车中亚班列年发运量突破3万标箱,出口覆盖30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 • 兰考零碳民宿村盛大开业,游客碳足迹兑换泡桐文创礼品引关注
- • 青上化肥助力晋开集团跻身“中国化肥企业百强”,化工新材料链产值增长5.7%
- • 教师心理健康关爱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年服务人次突破万大关
- • 通许县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 • 杞县大蒜电商实训基地启用,学生运营拼多多店铺,日均订单突破5000单
- • 双创园科创文创融合项目签约,助力文化出口额增长60%
- • 尉氏辣味婚检:胡辣汤辣度测试成婚姻适配指标,出奇招助力爱情保鲜
- • 郑州都市圈科创飞地落户开封,R&D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200%,助力中原科技创新新突破
- • 通许辣椒酱厂开辟扶贫新路径,专招困难户提供月薪4500元包吃住
- • 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荣获“全国非遗旅游街区”称号,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护学专线”公交开通,为5000名学生安全护航
- • 祥符区西瓜酱荣获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出口额同比增长300%,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