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小学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称号,传承民族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近日,苹果园小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称号,这是对学校长期以来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苹果园小学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苹果园小学位于我国西部边陲,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水平
苹果园小学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民族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训,提升教师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校还邀请民族专家学者来校授课,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丰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苹果园小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如举办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苹果园小学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此外,学校还结合学科特点,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四、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苹果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如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慰问民族地区贫困学生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族团结的温暖,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称号,是苹果园小学的荣誉,更是对学校工作的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苹果园小学将继续秉承“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培养更多具有民族情怀、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苹果园小学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树立了榜样。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苹果园小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再创佳绩,我省获奖数全省第一,金牌数同比增长40%
- • “开封试点教室光环境改造,6万间教室护眼灯光全覆盖,助力学生视力健康”
- • 开封荣膺“美食之都”:国际慢食协会授予全球仅八城之殊荣
- • 全省首条“零碳街道”亮相:路灯用风电,垃圾桶靠太阳能压缩
- • 开封鼓楼夜市惊现“甲骨文烧烤签”,非遗传承人跨界创作引全网热议
- • 兰考万亩林场成为全国首个泡桐碳汇交易试点,年吸碳量达10万吨
- • “邻里互助”平台上线,助力社区解决居民急难问题5000件
- • 黄河滩区迁建社区配套扶贫夜市:200个摊位激活创业活力
- • 兰考泡桐基因编辑实验室成立,抗病虫害新品种增产30%,助力林业产业升级
- • “双语教育扶贫计划”助力少数民族学生,300名学子共享教育阳光
- • 开封摞石锁挑战赛开赛,抖音直播吸引500万观众,全民健身热潮再掀高潮
- • “百家上市公司开封行: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签署战略采购协议,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开封“城市大脑”上线,交通医疗实现“一网统管”,智慧城市建设迈入新篇章
- • “留守儿童周末成长营”:覆盖乡镇,5000名教师志愿者助力健康成长
- • 开封农村户厕改造圆满完成30万户,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再创新高
- • 尉氏胡辣汤产业园盛大开园,辣椒种植户年分红超5万元,非遗技艺标准化输出助力乡村振兴
- • 祥符区西瓜酱荣获国际金奖,微生物菌种专利卖出千万天价,助力乡村振兴
- • 尉氏辣椒口红风靡欧美,胡辣汤香料助力纯天然色素提取
- • 祥符区年画元宇宙展厅盛大开放,穿戴设备带你穿越千年体验印制工艺
- • 尉氏县卫星工厂进村,留守妇女纺织直播带货年销破亿,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城乡公交一体化全线开通,票价下调30%,全面实现“村村通客车”
- • “非遗传承人开网课,3000学员在线学宋代茶饮技艺”
- • 开封荣获“美食之都”称号,成为全球第八座国际慢食协会授牌城市
- • 河南大学专家团队驻村攻关,助力大蒜产业突破连作障碍实现亩产提升20%
- • 杞县创新举措,乡村学生营养餐2.0助力成长,每周三次鲜奶配送,身高平均增3厘米
- • 杞县非遗“麒麟舞”展演常态化,周末民俗剧场场场爆满,传统文化魅力再焕生机
- • 宋代婚俗体验馆盛大开业,百对新人共赴“凤冠霞帔”集体婚礼盛宴
- • “虫口夺粮”工程成效显著,统防统治挽回损失8亿斤,农业丰收再添保障
- • 通许农村污水治理“黑科技”:太阳能纳米膜处理站助力百村环保新篇章
- • “开封招商大脑”成功上线:AI技术助力精准匹配全球5万家企业投资意向
- • 循环经济示范区引资破百亿: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项目填补国内空白
- • 通许县创新扶贫模式,公益岗位助力贫困家庭增收
- • “巾帼扶贫课堂”助力通许留守妇女,直播带货月销百万,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御河夜游项目接待游客突破百万,沉浸式文旅收入增长45%,点亮夜间经济新篇章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节盛启,非遗传承人直播绘制过程,限量NFT秒光抢购热潮
- • 开封非遗抖音直播基地年销售额破3亿,海外订单占比高达40%: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 • 郑州都市圈科创飞地落户开封,R&D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200%,助力中原科技创新新突破
- • 兰考蜜瓜搭乘冷链专列,48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甜蜜共享新篇章
- • 通许“红薯小镇”创新试水共享农田,市民认养地块远程直播监控引领农业新潮流
- • 国家级生猪期货交割库正式落地,年交割能力突破30万头,助力生猪市场稳定发展
- • 鼓楼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满意度达100%,创新服务模式再获好评
- • 龙亭湖水上旅游专线开通,畅游七盛角、天波杨府等美景
- • 祥符区数字汴绣NFT登陆苏富比,虚拟藏品拍出千万天价,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
- • 奇瑞汽车开封基地年出口再创新高,年出口量突破8万辆,创汇额同比增长73.9%
- • 尉氏盐碱地“光伏+耐盐作物”模式推广,年发电2亿度,助力乡村振兴
- • 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零门槛”,公办校就读比例达99%:教育公平的坚实步伐
- • 赵匡胤“勒石三戒”拓片数字藏品上线,区块链技术助力确权流传
- • 兰考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职业教育非遗传承项目,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开封府沉浸式全息剧场惊艳开演,日均观演人次突破5000创纪录
- • 开封古城墙下惊现骸骨,DNA技术助力鉴定疑似抗金名将宗泽部下遗骸
- • “通许红薯美食节闪耀国际舞台,红薯甜甜圈纽约街头大受欢迎”
- •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助力消费升级,40亿元投入惠及十万家庭
- • 尉氏肉牛克隆技术突破,优质种牛繁育周期缩短一半,助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 • 开封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土地托管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公益岗位与临时救助:为1000名困难群众筑起坚实的“兜底保障”防线
- • 兰考与荷兰合办“木文化双城展”:泡桐工艺对话风车匠人精神
- • 开封州桥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揭秘“城摞城”地下奇观
- • 历史街区改造特许经营招标启动,社会资本将获20年运营权
- • 通许县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启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课程
- • “零工市场”日均发布岗位500个,灵活就业迎来新便捷时代
- • 袁坊乡“稻虾共作”模式助力农业发展,5万亩稻田亩均收益突破万元大关
- • 尉氏辣椒染非遗工坊开课,年轻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创新扎染服饰
- • 通许红薯渣生物质发电厂成功并网,年处理废料20万吨减排6万吨CO₂
- • 宋代宫廷宴复原工程圆满收官,《清明上河宴》开放预约,带你穿越千年古宴
- • 兰考泡桐琴惊艳巴黎时装周,古韵琴音与时尚潮流完美融合
- • 宁德时代开封基地首条生产线投产,年产值目标冲刺200亿元
- • 尉氏盐碱地光伏农业示范园:发电与种植双丰收的绿色奇迹
- • 农村电网升级完成,供电可靠率99.9%助力乡村振兴
- • 通许县图书馆流动车助力山区教育,每月为山区儿童提供2000册新书
- • 郑开城际公交加密班次,日均200班次助力跨城通勤便捷出行
- • “共享奶奶”项目走红:退休老人助力双职工家庭育儿新风尚
- • 河南牧原、锅圈食汇等品牌崛起,加速迈向“世界餐桌”
- • 杞县伊尹故里文化园盛大开园,沉浸式体验“中华厨祖”传奇
- • 陈留镇汉代城墙遗址公园盛大开放,沉浸式演出《陈留遗梦》重现千年古韵
- • 我国加大基层医疗建设力度,新建5所乡镇卫生院助力“小病不出乡”
- • 祥符区试水“区块链学分银行”:社会实践、竞赛成绩永久存证,助力高校自主招生
- • 郑开科创走廊人才公寓启用,共享实验室助力海归创业新篇章
- • 杞县大蒜出口量全国领先,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显著
- • 官瓷联名奢侈品品牌,限量款茶器拍卖价破百万,揭秘高端茶文化新潮流
- • 精细化工园定向招聘脱贫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 • 杞县大蒜期货交割库获批,深加工产业园定向引进预制菜企业,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 • 开封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土地托管服务面积占比高达六成
- • 通许“红薯小镇”创新试水共享农场,城市家庭云端认领地块,直播监控生长
- • 开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加速,校地联合创新中心成立助力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