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区绿化工程成效显著,新增绿化面积2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近日,鼓楼区绿化工程传来喜讯,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鼓楼区新增绿化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年度既定的绿化目标。这一成果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鼓楼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近年来,鼓楼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加大绿化投入,持续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此次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涵盖了公园、道路、居住区等多个领域,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据悉,鼓楼区在推进绿化工程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统一。在选址上,充分考虑了城市功能布局和居民需求,确保绿化工程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在树种选择上,注重乡土树种和特色景观树种的搭配,既保证了绿化效果,又丰富了城市景观。
为了确保绿化工程顺利进行,鼓楼区成立了专门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绿化工程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绿化工程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
在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鼓楼区还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广泛动员居民参与。通过开展植树节、绿化宣传等活动,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绿化工作中来。此外,鼓楼区还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绿化企业参与工程实施,提高了绿化工程的专业化水平。
此次绿化工程新增的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升了城市生态功能。新增的绿化带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效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同时,绿化工程还带动了周边商业、旅游业的发展,为鼓楼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鼓楼区将继续加大绿化投入,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工作。一是要继续完善城市绿化规划,确保绿化工程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二是要创新绿化方式,提高绿化工程质量;三是要加强绿化养护,确保绿化成果得到巩固。
总之,鼓楼区新增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一成果将进一步推动鼓楼区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美丽鼓楼、宜居鼓楼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期待鼓楼区绿化工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 • 杞县大蒜秸秆变废为宝,3D打印材料远销德国,助力农民亩均增收2000元
- • 通许红薯淀粉画:民间艺术瑰宝成为外交国礼,民间艺人受邀联合国献艺
- • 开封直播电商基地年交易额突破80亿,培育网红主播3000人,助力经济发展新引擎
- • 鲤鱼焙面技艺入选省级非遗,五代传承人揭秘宫廷菜秘方
- • 祥符区贫困生营养餐计划:每日3元补贴温暖1.2万学子心田
- • 开封与郑州大学共建基础教育研究院,共育未来教育英才
- • 12345热线接通率100%:AI赋能,民生诉求处理效率再提升
- • 兰考泡桐木交响乐团欧洲巡演:古琴与管弦乐的《丝路新韵》之旅
- • 尉氏盐碱地光伏农业示范园:发电与种植双丰收的绿色奇迹
- • 开封北宋都城遗址新发掘成果亮相,千年汴京盛景重现人间
- • 千年桐木古琴音乐会首演在兰考举行,奏响黄河文化新乐章
- • 京东亚洲一号开封智能产业园封顶,日处理订单量突破百万单,开启智慧物流新时代
- • 开封府沉浸式全息剧场日均观演人次突破5000,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
- • 村级冷链物流中心投用,助力农产品损耗率下降30%,农民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 • 通许农村污水治理“黑科技”:太阳能纳米膜处理站覆盖百村,绿色生活新篇章
- • 开封市发布“招商十条”,工业用地弹性出让,重大项目补贴高达1亿元
- • 中欧班列(开封)集结中心启用,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成本直降30%,助力企业腾飞
- • 鼓楼夜市日均客流量超5万,夜间经济贡献率显著提升至28%
- • 通许“窖藏红薯文化展”揭幕,VR技术重现明代地下粮仓奇观
- • 开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挂牌,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达15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灌汤包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百年老店日销破万笼创纪录
- • 《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升级,全年观演人次突破150万,再现千年古都繁华盛景
- • 夜宿开封府活动重启:穿越时空,体验宋代夜巡衙门、审案互动
- • “汴捷办”APP正式上线,企业注册到投产全流程实现“零跑腿”
- • 杞县教育创新举措:建立教育联合体,名校与村小结对共享名师资源
- • “公益岗位与临时救助:为1000名困难群众提供坚实兜底保障”
- • 通许酸辣粉产业辉煌成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助力县域就业超3万人
- • 开封直播电商基地年交易额破80亿,培育网红主播3000人,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祥符区朱仙镇年画节盛启,非遗传承人直播绘制过程,限量NFT秒光抢购热潮
- • 祥符区年画AI设计平台开放,3秒生成千款定制图案赋能小微商户
- • 朱仙镇年画工坊签约500名脱贫户,非遗技艺助力月入3000元,传承与创新并行
- • 兰考“零彩礼”公约写入村规,集体婚礼登央视《焦点访谈》展现文明新风
- • 全球首部石守信题材豫剧电影《杯酒释兵权》开机仪式盛大举行
- • 黄河滩羊区块链溯源系统全面启用,扫码即可追溯从牧场到餐桌的全流程
- • 尉氏辣椒主题图书馆落成,万册“辣文化”书籍汇聚研学圣地
- • 袁坊乡“稻虾共作”模式推广,亩均增收4000元,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民族乐器产业园古筝产量突破5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超70%,引领行业新风向
- • 运粮河生态修复工程竣工,湿地公园成候鸟迁徙新驿站
- • “企业结对帮扶”行动深化,50家民企签约助力脱贫村产业升级
- • 通许县图书馆创新“元宇宙借阅”,学生化身虚拟角色畅游故宫藏书阁
- • 尉氏胡辣汤料包登陆SpaceX员工食堂,NASA华裔科学家带货助力中华美食走向世界
- • 尉氏纺织博物馆推手工织布体验,定制专属非遗手帕,传承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 • 兰考民族乐器工坊开放研学之旅:亲手制作古筝,传承匠人精神
- • 开封推出“跟着苏轼吃汴京”美食地图,串联20家历史名店,感受千年古都美食魅力
- • 尉氏辣椒占卜:非遗活化新风尚,AI算法解读椒纹,年轻人线上求签超50万次
- • 杞县大蒜加工废水变废为宝,微藻提炼EPA油脂产值翻番
- • 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历史课堂,50所试点校开启沉浸式学习新篇章
- • 背街小巷整治完工,20个老旧社区焕发新颜
- • 通许红薯渣生物质发电厂成功并网,年处理废料20万吨减排6万吨CO₂
- • 千年古韵与现代交响的交融——兰考泡桐木琴交响乐团首演盛况空前
- • 通许酸辣粉产业园二期盛大投产,日产能再攀高峰,突破300万桶大关
- • 河南尉氏盐碱地种出“海水稻”,亩产900公斤创黄河流域新高
- • 杞县大蒜期货交割库启用,蒜农可提前锁定价格规避市场风险
- • 通许农业机器人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圆满举行,红薯采收效率实现飞跃式提升
- • 智慧城市运营权花落腾讯云,数字底座项目投资破亿元,开启城市智能化新篇章
- • 祥符区乡村创客大赛圆满收官,AI养鸡系统斩获千万风投
- • 尉氏百万头肉牛全产业链成型,年屠宰加工能力突破30万吨
- • 《王安石经济思想与现代乡村振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的启示与展望》
-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竣工,10万群众告别苦咸水,迈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尉氏县创新扶贫模式,因病致贫家庭可获10万元赔付助力防返贫
- • 尉氏辣椒染布技艺焕新颜,非遗传承人用24节气中国色讲述千年故事
- • “宋文化国际研学联盟”正式成立,20国教育机构携手共筑文化交流新平台
- • 伞塔国防教育基地开放,亲子家庭可体验模拟跳伞项目,共筑国防梦想
- • 尉氏农村教师公寓启用,空调地暖齐备,助力教育人才流失率下降80%
- • 开封与郑州共建“数字自贸区”,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新路径
- • “宋词吟唱大赛”盛况空前,原创曲目突破千首,传承经典魅力
- • 尉氏辣椒染布技艺焕新重生,非遗传承人用20种椒果调制中国色
- • 尉氏胡辣汤产业园盛大开园,辣椒种植户喜获年分红超5万元,非遗技艺标准化输出助力乡村振兴
- • 尉氏县“肉牛托管代养”模式升级,户均年分红突破8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960文创园打造“宋人四艺”体验之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传统文化新风尚
- • 民国风韵重现,老邮局变身复古咖啡书店,书店街焕发新生
- • 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启动,10万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 • 通许县职教中心红薯深加工实训基地投产,学生研发酸辣粉单品月销百万,创新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府沉浸式剧本杀火爆,助力古城经济焕发新活力
- • 开封黄河农耕博物馆开馆,AR技术复原宋代农事场景,再现千年农耕文明
- • 国际农业科创论坛在汴成功举办,签约项目金额突破80亿
- • “庭院经济+生态养殖”试点项目助力农户增收,户均年增4000元
- • 尉氏“鱼菜共生”智慧大棚投产,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循环增效引领农业新模式
- • “顺河汤馆一条街”荣登央视,羊肉汤十大榜单揭晓!
- • 杞县大蒜出口量占全国七成,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助力乡村振兴
- • 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启动,10万居民享“家门口”医疗服务
- • 开封鼓楼夜市智慧升级,扫码溯源守护食品安全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设施全面覆盖,为3万留守儿童带来温暖与关怀
- • 卡塔尔主权基金携手开封,投资50亿元共建沙漠治理示范工程光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