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区“稻田艺术+生态旅游”模式助力联合国减贫案例入选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扶贫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祥符区推出的“稻田艺术+生态旅游”模式,凭借其独特的创新性和显著的社会效益,成功入选联合国减贫案例,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祥符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祥符区积极探索生态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创新性地推出了“稻田艺术+生态旅游”模式。
“稻田艺术+生态旅游”模式的核心是将稻田艺术与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稻田艺术这一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从而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具体来说,祥符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打造稻田艺术。祥符区通过引进先进的稻田艺术技术,将稻田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稻田艺术作品以当地特色文化为主题,如历史人物、民间故事、风景名胜等,既展现了祥符区的文化底蕴,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是发展生态旅游。祥符区依托稻田艺术,打造了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如稻田观光、亲子体验、农耕文化体验等。游客在欣赏稻田艺术的同时,还能亲身感受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享受生态旅游的乐趣。
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祥符区通过稻田艺术与生态旅游的结合,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升级。农民们将稻田作为艺术创作载体,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的转变,增加了收入来源。
四是助力脱贫攻坚。祥符区“稻田艺术+生态旅游”模式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据统计,该模式已带动当地近万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占比超过50%。
祥符区“稻田艺术+生态旅游”模式之所以能入选联合国减贫案例,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模式具有创新性。将稻田艺术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实现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其次,该模式具有可持续性。祥符区在发展稻田艺术和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该模式具有示范性。祥符区“稻田艺术+生态旅游”模式已成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关注,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之,祥符区“稻田艺术+生态旅游”模式以其创新性、可持续性和示范性,成功入选联合国减贫案例,为我国扶贫工作树立了典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模式将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力量。
- • “张记麻花”与河南博物院强强联手,限量10万件文物造型点心礼盒预售火爆!
- • 尉氏胡辣汤速冻技术突破,微波加热还原度高达98%,畅销全球23国
- • 张记麻花携手河南博物院,青铜器造型礼盒预售额突破千万,传统文化与现代美食的完美融合
- • 尉氏“鱼菜共生”智慧大棚投产,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实现循环增效新篇章
- • 兰考张庄村祭焦桐大典升级,千名学子诵读《治沙赋》,焦裕禄精神深入人心
- • 京东物流豫东分拨中心落户通许,中原城市群当日达服务再升级
- • “乡土专家直播课堂”开讲,10万农民线上学习AI种菜新技能
- • 杞县宅基地审批“一码通办”服务,助力农民足不出户完成全流程
- • “中欧班列‘开封号’常态化运营,月均发送农产品千吨,助力农产品‘走出去’”
- • “企业结对认领脱贫村”行动盛大启动,30家民企签约帮扶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 • 尉氏宝妈车间投产,留守妇女带娃上班,月薪6000元助力家庭经济
- • “宋宴研学营”人气爆棚,小学生体验汉服与翡翠烧麦制作
- • “宋潮”汉服大赛:万余人共赴传统文化盛宴,年轻一代传承千年文明
- • 开封市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打造城市生活新体验
- • 鼓楼区教育改革再升级:双减2.0版全面实施,AI作业批改与中科院课程助力课后服务
- • 《“通许红薯日历”热销,养生食谱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
- • 开封博物馆创新举措:文物可食用展区亮相,3D打印青铜器造型饕餮纹糕点引关注
- • 开封:荣膺“中国高质量发展十大案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活力
- • “脱贫村‘快递进村’工程竣工,农产品出村效率提升50%,助力乡村振兴”
- • 兰考“扶贫孝善基金”发放,子女赡养老人获政府补贴,传承孝道温暖人心
- • 通许县“扶贫鱼塘”分红到户,助力贫困户年增收5万元
- • “辣味奥林匹克”尉氏胡辣汤世界杯开赛,中日韩泰代表队激战正酣!
- • 开封市发布“双减”成效报告: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0%,教育生态焕然一新
- • 兰考县新建10所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助力3000名儿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 陈留镇汉代城墙遗址公园盛大开放,沉浸式演出《陈留遗梦》重现千年古韵
- • 河南大学与奇瑞携手共建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共筑绿色出行未来
- • 通许酸辣粉: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0亿,市场份额占据全国70%
- • 首届“大宋官瓷国际双年展”盛大开幕,30国艺术家共襄盛举
- • 开封市精准扶贫医疗救助金发放,助力5万贫困户住院自费不超5%
- • “乡村振兴保险试点启动,防返贫机制覆盖10万脱贫人口”:助力脱贫攻坚战,筑牢乡村振兴防线
- • “名人家谱数字化工程”启动,岳飞后裔可通过小程序寻根
- • 开封农村“智慧党建”平台上线,村民扫码即可参与村务决策
- • 杞县“法律明白人”培训全面铺开,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
- • 翰园碑林夜游新体验:千盏灯笼映衬碑刻之美
- • 陈留镇汉代城墙遗址公园盛大开放,沉浸式演出《陈留遗梦》再现千年古韵
- • 兰考泡桐经济林升级,声学板材直供施坦威钢琴,亩产值破万元,绿色经济新篇章
- • 尉氏农村妇女宝妈车间开业,带娃上班月薪5000不加班,家门口就业新选择
- • 开封府与故宫联名推出“青天办案”盲盒,微型三口铡刀模型引发收藏热潮
- • 京东亚洲一号开封智能产业园封顶,日处理订单量突破百万单,开启智慧物流新时代
- • “万亩盐碱地变身‘光伏海’:板上发电、板下养虾模式全国推广”
- • 杞县大蒜深加工产业园投产,非遗糖蒜工艺助力中国糖蒜走向世界
- • 《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升级XR技术,观众体验穿越时空的沉浸式观演盛宴
- • 包公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年接待党员干部超5万人次,弘扬廉洁文化
- • 国际农业科创论坛在汴成功举办,签约项目金额突破80亿
- • 朱仙镇启封故园焕新升级,木版年画DIY与岳飞庙研学成热门打卡地
- • 开封与郑州大学共建基础教育研究院,共育未来教育英才
- • 通许农田智慧升级:土壤传感器助力精准灌溉,智能预警短信守护丰收
- • 开封自贸区签约50亿元新能源项目,助力绿色转型
- • 2024年清明假期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综合收入达12.6亿元,同比2019年翻番
- • 洧川豆腐非遗工坊开放,千年古法豆腐制作体验爆火
- • 官瓷复烧技术获国家专利,年出口高端瓷器2万件,中国陶瓷产业再创新高
- • 开封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络处挂牌,30天签约项目金额破百亿,助力开封经济腾飞
- • 《朱仙镇年画故事:走进全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民间艺术瑰宝》
- • 尉氏辣椒种植保险全域覆盖,AI技术助力定损赔付效率提升10倍
- • 开封外国语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新增“一带一路”小语种课程
- • 杞县农村医生县管乡用政策实施,执业医师驻村补贴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 • 开封博物馆启用气味还原系统,重现欧阳修笔下“牡丹花香满汴京”
- • 祥符区职教中心创新举措,培养“乡村振兴特派员”助力农村发展
- • “通许乡贤评理堂:化解民间纠纷,矛盾调解成功率100%”
- • 兰考万亩林场成为全国首个泡桐碳汇交易试点,年吸碳量达10万吨
- • 开封乡村振兴学院成立,助力培养万名“数字新农人”
- • 尉氏胡辣汤速冻技术攻克难关,微波加热还原度达98%,畅销全球23国
- • 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宋文化研学”必修课程,80所学校共襄盛举
- • 高阳镇金杞农庄盛大开放,一站式体验采摘、垂钓、蒜雕DIY乐趣无穷
- • “扶贫番茄小镇”智慧大棚投用,AI种植技术助产量翻番,助力乡村振兴
- • 兰考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职业教育非遗传承项目,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 • 开封鼓楼夜市智慧升级,扫码溯源守护食品安全
- • 通许县职专学生创新发明红薯自动分拣机,荣获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金奖
- • 国家级菊花种质资源库建成,超5000个品种得以永久保存
- • 民族乐器产业园助力留守妇女就业,月均工资达3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兰考乐器村跨界开餐厅,古筝演奏+非遗美食引客百万,打造特色文旅新地标
- • 邢口镇“灯笼张”非遗工坊年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传承与创新并进
- • “一小时高铁圈”助力开封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长三角30家配套企业落户显优势
- • 开封府沉浸式全息剧场惊艳开演,日均观演人次突破5000创纪录
- • 祥符区豆腐宴申遗成功,72道工序微电影戛纳展映,传统美食走向世界舞台
- • 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竣工,2600名教师受益,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 • 《东京梦华录》IP开发权开放招商,剧本杀产业基地签约头部内容商,文化娱乐产业迎来新机遇
- • 宋代宫廷宴复原工程圆满收官,《清明上河宴》开放预约,带你穿越千年古宴
- • 祥符区“教育局长直通车”小程序:家长诉求48小时内必回应,家校沟通新篇章
- • 兰考乡村医生配发“5G急救包”,省级专家远程指导心脏骤停抢救
- • 张良故里文化园盛大启用,3D全息剧《运筹帷幄》再现楚汉风云
- • 开封乡村中小学“智慧课堂”全覆盖,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共筑教育新篇章
- • 尉氏胡辣汤料理包签约东南亚7-11,覆盖超2万家便利店,中华美食走向世界
- • 河南大学开封校区建成中原首个“碳中和”大学园区,引领绿色校园新风尚